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嬰兒出生後,因與母體內的情形完全不同,是在另外一種環境中成長。出生後一個月內的新生兒時期,正是嬰兒適應新環境的重要期間,這時可能遇到生理上的一些困難,所以需要給予特別照顧。

【安靜】
新生兒除了哺乳時間外,大部份時間都在睡眠,因此嬰兒房間應該保持整潔和安靜。 但是也無需刻意避免所有的聲音,適當的聲音嬰兒會適應且是聽覺發展所必需的。

【保溫】
新生兒對於體溫調節能力較差,父母應注意嬰兒的體溫,嬰兒房間的溫度宜保持25-28℃左右,且要留心室內空氣的流通。

【衣服】
嬰兒衣服的選擇,應以輕軟、溫和而不易褪色,並避免使用易燃燒之尼龍料為宜。棉織內衣沒有刺激性,又容易吸汗,是最適當的衣服。衣服的型式須簡單,太緊和太寬,都會妨礙嬰兒的活動。

【換尿布】
嬰兒解大小便時,馬上換尿布,並用溫水洗淨屁股,再以棉巾輕輕拭乾。

【洗澡】
每天要為嬰兒洗澡,除提供清潔舒適外,還可借此觀察身體有無異常現象,如紅疹、瘀斑、外傷等等,並可增進親子關係。 洗澡的時間最好在餵奶前半小時或餵奶後1個小時,可避免吐奶,選在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段(約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左右),室內溫度要暖和(約26-29℃)水的溫度要適當,先放冷水再放熱水(37.5-39℃)可用手腕內側測試,感覺熱熱不燙即可洗澡,時間約5分-10分為宜。 避免洗澡水進入耳朵、預防中耳炎,洗後用清潔小棉棒清潔耳朵蓋,僅防將棉花棒插入耳鼻孔深處。
*洗澡時千萬不要讓嬰兒單獨留在浴缸中,以預防發生意外。

【臍帶護理】
目的:預防臍部感染。促進早日乾燥及脫落。觀察有無出血及異常情形。 臍帶通常於出生後7-14天會脫落,在脫落前,每洗完澡至少做一次臍帶護理,但如果臍帶潮濕或有臭味,即要多做幾次護理,並保持乾燥,當臍輪周圍發紅、臍部出血、臍帶脫落傷口未癒而長肉芽、臭味時,均需找醫師診治。
臍帶消毒溶液:75%酒精和95%酒精。
消毒法:洗澡後先用小棉棒將臍部水份擦乾,再用一支小棉棒沾消毒溶液,一手用姆指、食指輕壓臍部周圍將皺摺處撐開,由臍部內面往外環消毒1-2次。*尿片不要覆蓋在臍帶上面,避免常尿濕引起感染,若不慎尿濕需再做臍部護理。

【避免感染】
因嬰兒對於感染的抵抗力很低,接觸嬰兒或準備嬰兒食物時應先洗手,千萬不要讓嬰兒接近有傳染病的人,例如有傷風感冒的患者,並切忌親吻嬰兒的嘴,以免傳染疾病。

【量體溫】
由於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穩定,故其變化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一般可低至36.1℃,可高至37.7℃。 嬰兒測量體溫的部位為肛門,若有特殊情形,如腹瀉、肛門囗有瘜肉時,改測量腋溫。 一般測量體溫是在每天洗澡前測一次,平時若發現寶寶臉部發紅,四肢冰冷全身發抖時,也應隨時測量。

牙齒保健-防止奶瓶性蛀牙

★奶瓶性蛀牙的表徵父母在小孩1歲半左右會發現,小孩在的上顎門齒靠近牙齦的地方,有白色脫鈣的現象,慢慢地顏色會由淡黃色逐漸變深棕色,如果仍不加以控制,很快地蛀牙現象會圍繞在牙齒周圍一圈,若小孩不小心摔倒(這在學步期時常發生),撞到門齒,這些牙齒就很容易折斷。如果不適當的餵食方法和時間,蛀牙還會很快擴及乳臼齒。

★形成奶瓶性蛀牙的原因,可以分四方面來說:細菌、可供發酵之醣類、牙齒及時間,四者缺一不足以形成。此種形態的蛀牙是乳牙萌出後,由父母或照顧者獲得變形鏈球菌,經不當餵食方法和時間造成可發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因而造成蛀牙。

★奶瓶性蛀牙如何治療?
奶瓶性蛀牙到某一程度,就會引起牙痛,輕微時可以填補蛀洞,嚴重時會發炎,甚至引起顏面腫脹,而必須做根管治療或拔除。嚴重的奶瓶性蛀牙,會造成飲食不便,影響發音,甚至將來恆牙的排列也會受到影響。尤其奶瓶性蛀牙患者的年齡較小,也會增加兒牙醫師治療時的困難度,所以如何預防奶瓶性蛀牙的發生,就顯得益形重要了。

★如何預防奶瓶性蛀牙?
由嬰兒出生開始,不論餵牛奶或母奶都抱著餵食,最好能在20分鐘內餵食完畢。 未長牙之前,每次餵食完後可拿溼紗布或毛巾抹去口腔內的奶渣,而牙齒萌出以後,就可以開始使用軟毛牙刷為小嬰兒刷牙,從小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好習慣。小嬰兒6到9個月大時,逐漸改用杯子來喝奶。在小孩6個月到1歲期間,乳牙陸續萌出時,應該帶去給兒童牙科醫師檢查。

大小便訓練
【訓練時機】
約18-24個月之間,此時肛門括約肌已能控制,而小便訓練時機,膀胱在1歲3個月或1歲半時可貯存尿液達小時,但不意味他可控制自如,通常在18-24個月開始意識到膀胱脹滿給予訓練最好。

【訓練步驟】
在訓練過程,父母態度應和善而輕鬆、自然,切不可過於嚴格,以免增加自己麻煩而帶給孩子壓力。在孩子尚未學會表達前,當他尿濕或弄髒褲子時,要清楚告訴他「寶寶尿床了」、「寶寶大便了」。利用孩子善於模仿的天性,讓孩子觀察大孩子或大人如廁的情形,也可用布偶來示範。開始訓練時,不要給孩子包尿布,讓他穿著易於拉下的褲子,並多備幾條。當孩子告訴父母要尿床,帶他至廁所便盆旁協助,或試著讓他自己處理,當孩子順利小便時,要給他鼓勵和稱讚。孩子偶有失敗時,不要責罵孩子,重複給孩子說明即可。如果訓練十天半個月仍不奏效,表示孩子生理尚未成熟,可暫停一段時日重新再來。不要對孩子的排泄物明白表示骯髒或厭惡。讓孩子學習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使用各式設備來大小便。

新生兒常見問題
★溢奶及吐奶
*預防及處理:避免新兒吸入空氣,以及餵食後排氣能預防吐奶。發生吐奶後,除清除乾淨外並將頭、背部墊高,或讓新生兒右側臥。

★黃疸
新生兒的黃疸是因新生兒的肝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排除多量被破壞的紅血球,而致血紅素代謝負荷增加所致,新生兒正常於出生後第2-3天開始有黃疸出現,4-5天達到高峰,大約7-10天便漸漸消退,這是正常的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

〔注意事項〕:
若黃疸不高,多補充水份,由大小便幫助排出,出院後仍需繼續觀察寶寶膚色、活動力及食量,可抱至有陽光或日光下,以手指輕壓額頭、鼻及臉頰有無皮膚愈來愈高,或持續10天仍未消退,應儘速就醫。

★粟粒疹
出生即發生,尤其鼻子分佈較多,呈白色小疹子,是因為皮脂腺阻塞之故,幾週內會自行慢慢消失,不必作任何處理。

★痱子
預防痱子唯一的辦法是避免流汗,為了達到這目的,需要穿寬鬆吸汗的衣服,並勿穿過多的衣物,保持環境空氣流暢。

★紅臀
〔原因〕:
臀部因經過大小便多次的刺激,又被尿片包著不透氣,有些嬰兒皮膚較敏感,就容易有紅臀現象產生。
〔症狀〕:
在肛門及會陰部有廣泛性紅斑、發紅或小水泡甚至化膿,有些則表面呈粗糙狀如牛皮紙發紅、脫皮等。
〔注意事項〕:
勤換尿片,大小便後洗淨局部皮膚保持乾燥。 若使用布尿布時,避免使用洗衣粉及漂白水洗滌應用肥皂並且需經日晒消毒、乾燥。為了保持患部乾燥,避免於患處塗抹痱子粉,這會增加患部的刺激,可將患部暴露於乾熱的狀態下。 當症狀未見改善時,需請醫師診治。

★濕疹
出生嬰兒如果穿著過多的衣服、包被、或氣候濕熱、多汗時,常易引起汗疹或汗腺炎,這些濕疹好發於頭、頸、臀、髮際等部位,有大小不一的紅結節或內容呈透明狀的小疹,若再嚴重會有化膿現象。所以保持乾爽,穿合適、吸汗、通風的衣服是很重要的,如果化膿,就應請醫師診治。

★鵝口瘡
是一種口腔內微量黴菌感染。外觀像奶塊,但不易去除,會影響新生兒奶量,預防方法是注意口腔清潔。

新生兒篩檢
新生兒篩檢是「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的簡稱。目的是在嬰兒出生後,早期發現患有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孩子,早期紿予治療,儘量使患孩能正常發育,降低疾病所致之身心障礙。
衛生福利部於95年7月1日起新增篩檢的項目至11項,通常於出生後滿 48 小時並已進食過的新生兒,採足跟血做檢查,結果於1個月內完成,若有問題醫療院所會通知複檢,正常則不另通知。

資料來源: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