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灣之旅-沙愛麗
廣播電台菲語節目主持人 姓名:沙愛麗 國籍:菲律賓 我是沙愛麗,和台灣籍丈夫結婚後生了一個女兒,我丈夫以前是大樓經理,當時我在旅行社擔任行政秘書。因為我想在菲律賓買房子,於是我晚上還兼職擔任英文老師。由於我和丈夫都要工作,於是我們輪流照顧女兒,送她上課、接她回家、準備三餐。一開始我們並沒有那麼高的薪水,省吃儉用勉強能支付所有的生活開銷。雖然如此,我們仍享受這樣簡單開心的小家庭生活。和菲律賓普遍都是大家庭的生活非常不同。 在台灣求職初期,我成立了Filipinos Married to Taiwanese (FMTA)”協會,成立初期我們只有幾個成員,在我經營了七年的時間當中,我代表 FMTA 參與一些國際會議、教導成員的孩子們英文、烹飪等等的課程,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及來台就學的菲律賓學生、籌辦相關活動等等。 丈夫過世後,我辭去了旅行社行政秘書及英文老師的工作,開始從事寫作,女兒協助我發布這些文章及刊物,並推出一本《The Migrants》的刊物。在初期我們無法支付員工薪資,所以我們都必須自己做。 當時我們為了能支付買紙及印刷費用,必須靠廣告賺錢。我很熱愛寫作,但由於家務及經濟關係,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發行了《The Migrants》。這個刊物幫助了很多無法外出的人減輕生活壓力及焦慮。但後來我們發現社交媒體盛行,改變了人們閱讀紙本刊物的習慣,於是放棄繼續發行刊物。雖然刊物已經停刊,但做這樣的工作,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專注於寫作讓我暫時忘記了丈夫去世時,我所感受到的孤獨。 結束撰寫刊物的工作後,我很幸運的得到中央廣播電臺報導台灣新聞的工作,能在中央廣播電臺工作讓我感到興奮並自豪。有些台灣新住民無法工作,只能依賴丈夫的收入,我覺得這種狀況很不公平。工作不但能幫助家庭改善財務狀況,還能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並在工作中結交很多朋友。 雖然我熱愛我的工作,但是家庭對我來說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我非常重視教育孩子尊重身邊的人,尤其是對老人、老師、朋友。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別人也會對孩子尊重。照顧孩子的過程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我們必須考慮很多事情,例如他們的教育、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不過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強迫,像是考試。有些孩子是聰明的,有些孩子不是。如果我們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他們可能會無法承受,甚至傷害自己。無論他們表現如何,我們都應該要鼓勵孩子。 我認識一些家長,為了向一些朋友吹噓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強迫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取得良好的成績,這是非常不好的。我們應該多贊揚孩子們,而不是給他們壓力。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因爲孩子們會藉由模仿父母,學習怎麽對待別人。 我也認識很多年輕人,他們雖然學校成績沒有那麽好,但是能找到好的工作。難道這還不足以過著幸福的生活嗎?年輕人工作的時候,從公司、朋友、同事身上學習到很多知識。一個人做任何工作,只要他快樂、有收入,我們就應該滿足。真正的快樂來於內心,這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充分理由。以上是我在台灣生活的經歷,期望能幫助到更多新住民及他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