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往前走,你可以的!-廖轉運

印尼文翻譯、印尼文導遊

姓名:廖轉運

國籍:印尼


我的名字是廖轉運,認識我會「轉運」,我都這樣介紹我自己。

我是印尼華僑第三代,結婚來臺灣生活,生小孩後才開始學中文。我跟先生在印尼認識, 當初我是品管主管,他被派到我上班的工廠工作。


和他結婚來到臺灣沒多久後,我們有了第一個小孩,我的人生開始變得痛苦,面對來臺適應問題,不論是天氣(印尼沒有冬天)、飲食、孩子教養、婆媳關係

等問題一個一個迎面而來,其中最大問題就是語言不通。


孩子的事情由我負責,每次獨自帶小孩到醫院打針,都必須很早到醫院、很晚才能回家。當時的醫院沒有通譯服務,我看不懂醫院的表單需要護理師協助,但同時護理師也很忙無法及時幫忙,那時的我很羨慕醫院裡其他新住民老公都會陪她們帶小朋友去打針。


2007年金融海嘯我老公被裁員後,我們的生活變得困難。我想找工作但語言不通孩子也沒有人顧。當初只想賺一點錢補貼生活,我透過身邊的人、教會的朋友尋找工作機會。那時教會有一位朋友的媽媽,她開刀出院後回家沒人陪伴,希望我能帶我的兩個小孩一起去陪伴她,幫忙打掃家裡,於是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後來我認識一個社工,在她督導之下我得知很多政府的福利政策及「喘息服務」,於是在2009年我投入了喘息服務工作,我以為我很快就會退出這個工作,沒想到我到現在仍繼續做著這份工作。寒暑假時個案申請最多,我把個案帶回我家照顧,跟我兒子們一起玩,在這裡我認識很多不同家庭背景的個案,他們的故事讓我更珍惜上帝給我的一切。透過社工我也得到了賽珍珠基金會通譯的工作,擔任臺北市新住民會館、臺北市健康服務中心、移民署臺北市服務站、警察局及高等法院等單位的特約通譯。


我學習中文的方式是擔任志工,孩子上幼兒園時我是愛心媽媽,老師在前面講故事, 我在後面一邊聽一邊學中文,也學習老師如何教導班上小朋友。晚上我帶著我的兩個孩子去補校上課繼續學習,感謝補校老師當時願意接受沒有拒絕我。


我以前有接過翻譯文件的工作,但因為眼睛老花後就沒接了。也曾經當過學校印尼語老師4年,因為每次要帶印尼團無法找到代課老師最後放棄當老師。


也曾經在新店耕莘護專研發處做行政。現在孩子讀大學需要穩定收入,於是我在人力公司工作,周末帶喘息服務個案,有空時接待印尼團來臺觀光客,也同時協助警察、高等法院印尼翻譯。


到現在來臺也23年了, 回頭看那些辛苦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很值得,孩子陪我一路走來也知道,他們很貼心得感受到媽媽帶他們長大的辛苦。能在臺灣生活,政府很重視我們,也很照顧新住民,只要我們願意學習、願意走出來,會發現很多人願意幫忙你。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