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越南語與越南文化 ——為新住民二代打造越南形象之方式-黎氏仁
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語文學系 助理教授 姓名:黎氏仁 國籍:越南 我叫黎氏仁(Le Thi Nham),目前是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系的專任講師。在任教期間,我非常榮幸能夠為本科生教授越南語,還有與越南經濟、文化和社會相關的課程。特別的是,我的許多學生是臺灣的新住民二代,他們大多數是越南籍母親嫁到臺灣並在此定居的孩子。教授這些孩子的“母語”不僅是我莫大的喜悅,也是一個機會讓我通過越南的語言和文化幫助他們與第二故鄉建立聯繫。 教授越南語的旅程,不僅讓這些學生更加瞭解這門語言,還激發了他們對越南的好奇心。儘管越南在地理上遙遠,但在情感上卻與他們非常貼近。他們不僅對這門語言充滿熱愛,還培養他們通過學術交流、旅遊或在越南工作的機會來探索母親故鄉的渴望。 為了提升學生的越南語能力,我鼓勵他們通過聆聽越南音樂來加強聽力技巧。音樂的力量不僅能幫助他們改善語言能力,還能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並感受越南文化。透過音樂,他們也能接觸越南現代文化的最新潮流,從而更容易融入越南的語言與人群之中。 作為一位在台灣養育德越混血兒子的母親,我深刻理解母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常用越南語與孩子交流,講述越南的故事,並播放越南民謠如《小魚小魚Bống Bống Bang Bang》和《小鴨之歌Chú vịt con》讓他聆聽,幫助他與家鄉建立聯繫。這是我培養他對越南文化熱愛的一種方式,讓他永遠記得自己的根源。 目前,我的研究專注於雙語、多語和多元文化教育。我意識到,讓孩子從出生起接觸多種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語言的學習不僅來自學校老師,還來自家庭中的日常交流。我的兒子現在已經7歲,能熟練使用四種語言進行交流:德語(與父親交流)、越南語(與我交流)、中文和英語。這充分說明了家庭在語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鼓勵各位家長,從孩子出生起就用越南語與他們交流,並持續保持這一習慣直至孩子長大。這不僅能讓孩子掌握母語,還能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更深的認識與歸屬感。 此外,我鼓勵學生重視以下建議,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並提升未來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1.加強溝通實踐:鼓勵學生參加交流活動,與同學以及在台越南學生一起練習越南語口說。 2.運用科技:利用語言學習軟體和各類科技應用,打造靈活且高效的學習環境。 3.通過實地體驗探索文化: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及實地參訪,幫助學生更深入了解越南的語言和風俗習慣 4.培養專業知識:鼓勵學生不斷提升對法律、經濟及科技等領域的知識,這些都是打造穩健未來的重要因素。 母語,特別是越南語,在移民社群中,尤其對於第二代移民具有重要的意義。保持語言和文化不僅能幫助孩子與家鄉建立聯繫,還能塑造持久的價值,促進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母親,能夠為台灣的新住民二代連結付出努力,我深感自豪。我希望我的努力能為台灣打造一個穩健且蓬勃發展的社群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