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這幾年舉辦許多很棒的「開齋節」活動,讓我湧起很多美好的「開齋節」回憶,現在就讓我和大家介紹印尼「開齋節」是怎麼過的吧!
「開齋節」前,會先經歷「齋戒月」(約 29-30天),「齋戒月」在清晨3點吃飯,清晨4點開始「封齋」(Imsak),到下午6點多才能「開齋」(Buka puasa)。封齋期間內要禁食、禁慾,禁生氣,並多誦讀「古蘭經」。傍晚的開齋時間,會在用餐前先吃椰棗(kurma)或香蕉湯(Kolak,用芭蕉、地瓜、棕櫚糖及椰奶煮成)補充熱量,再作禮拜,然後吃飯。飯後再去清真寺作禮拜,結束後清真寺會擊鼓(Tabuh bedug),大家再輪流誦讀「古蘭經」。到了齋戒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開齋節」的前一天,我們稱為Takbiran,大伙會在清真寺裡或者村莊中高聲詠頌,預告「開齋節」的到來!
「開齋節」的時候,很多人會回到家鄉跟家人團聚。做完開齋禮拜後,回家後跟長輩、家人、鄰居、朋友說:「Minal Aidhin Walfaizdhin,Mohon Maaf Lahir dan Batin!」,意思是:「從內心請求原諒我!」,就是說請原諒我過去一年內做的錯事,新的一年重新開始!然後家裡也會準備用椰子葉包起來的米粽(Ketupat),搭配雞肉湯一起吃(opor ayam),非常美味!除了享用美食,也會穿新衣服、打掃家裏、掃墓等等,還會去朋友鄰居家慶祝「開齋節」,大家會準備很多食物跟來祝福的親朋好友一起享用。
嫁到臺灣後,我會到臺北清真寺與家人或臺灣朋友一起過「開齋節」,現場會有東南亞歌演唱,也能體驗許多清真美食,真的很棒!